子宮肌瘤
資料來源/婦產科張瑜芹
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很多。根據統計,育齡婦女每4個女性中就會有1個人,也就是約2.5成的女性有子宮肌瘤。如果是30歲以上女性,比例會稍微提升到三、四成,40歲以上女性,則約有五成。不過,子宮肌瘤需不需要治療,或是僅僅需要追蹤,需要視情況而定。所有的子宮肌瘤中,有高達99.5%左右是良性的。另外,子宮肌瘤也要在特定的大小與位置,才會引起相關的症狀。以下我們就一起來看看,哪些症狀可能是由子宮肌瘤引起,並且該去婦產科檢查、治療。
子宮肌瘤症狀:經血量多、頻尿、便秘
如同前面說的,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,子宮肌瘤才會引起相關的症狀,進而需要治療。在所有有子宮肌瘤的人中,有相關症狀的人大約只有三成。平均來說,在5公分以下的子宮肌瘤,都不太會有明顯的症狀。因此大部分的人是完全沒有症狀的,而沒有症狀,通常也代表子宮肌瘤還沒引起什麼身體的問題。
如果有經血量多,並引起疲勞、頭暈甚至貧血,或者便秘、或者頻尿的症狀。如果沒有其他確定的原因,就很有可能是子宮肌瘤所引起。其他可能症狀還有下背痛、性交時疼痛等。症狀可能單獨發生,也可能幾種症狀一起發生。通常子宮肌瘤的症狀好發於30到40歲時。年紀較輕,與過了更年期的女性都比較少有子宮肌瘤引起的問題。
通常單純良性的子宮肌瘤不會有經痛相關的症狀,只有在子宮肌瘤急速長大導致中心缺血壞死、或是合併子宮肌腺症,才會有比較嚴重的經痛症狀。
子宮肌瘤的成因:尚無定論,推測與遺傳、雌激素有關
所謂的子宮肌瘤,是指從子宮壁平滑肌長出來的良性腫瘤。目前子宮肌瘤的成因還沒有定論。但從統計數據上來看,若有親人有子宮肌瘤的病史,就有比較高的機率得到子宮肌瘤。因此可以說子宮肌瘤是與遺傳、體質有關的。另外,過去在臨床上觀察到,子宮肌瘤常在懷孕時增大,而在更年期後縮小。因此醫界普遍認為,雌激素的刺激,是誘發子宮肌瘤的成因之一。
子宮肌瘤3類型:肌肉層肌瘤、漿膜下肌瘤、粘膜下肌瘤
實際上,子宮肌瘤要長到多大才會引發症狀,也跟肌瘤生長的位置有關。因此通常將子宮肌瘤依生長的位置不同,分成以下三類:
一、肌肉層肌瘤為最常見的肌瘤類型。通常症狀較不明顯,要等到肌瘤長到7~8公分,壓迫到子宮附近的器官,才會引起症狀。因肌肉層血管多、血液與養分供應豐富,因此肌肉層肌瘤通常會長得比較快也比較大。症狀:壓迫膀胱導致頻尿、壓迫直腸導致便秘、壓迫輸尿管導致輸尿管、腎的水腫。
二、漿膜下肌瘤從平滑肌往腹腔生長。通常也是症狀不明顯,要等肌瘤長到7~8公分,壓迫到子宮附近的器官,才會引起症狀。症狀:壓迫膀胱導致頻尿、壓迫直腸導致便秘、壓迫輸尿管導致輸尿管、腎的水腫。
三、粘膜下肌瘤症狀明顯,但容易被忽略。只要肌瘤大小達到2公分左右,就會有明顯的症狀。大小越大則症狀越嚴重。因粘膜下肌瘤生長在受精卵著床的粘膜層,如果大小比較大、或在特定的位置,可能會讓受孕不易。甚至可能在懷孕時壓迫到胎兒而導致流產。症狀:經血過量,容易導致頭暈、疲勞,甚至貧血。有影響懷孕、導致流產的可能。
關於月經正常不正常怎麼判斷,可以參考婦產科女醫張瑜芹的文章:【婦產科女醫專欄】經痛迷思與秘方解謎懶人包,一篇搞定!
診斷方式上,一般的子宮肌瘤,可以用超音波診斷的方式發現。較大的子宮肌瘤會使得子宮表面不對稱,內診容易觀察或觸摸到。粘膜下肌瘤如果生長的位置很低,掉出來跑道陰道,做子宮頸抹片檢查、內診的時候,也很容易發現。
子宮肌瘤的藥物治療方式:避孕藥避孕器、柳培林
子宮肌瘤,是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的。通常來說,如果沒有出現不適的症狀,就算有子宮肌瘤,也只要每3~6個月固定回診追蹤就可以了。至於是否要用手術治療,就必須視子宮肌瘤的位置、大小、引發的症狀、有無懷孕的需求等等情況,以及本人的意願來決定。
如果真的不想開刀,可以先嘗試用藥物控制控制症狀,常見的有幾類:
一、含黃體素的避孕藥、投藥避孕器用法:黃體素有穩定子宮內膜的作用,達到穩定出血的效果;而子宮內投藥避孕器則是每天穩定釋出黃體素。作用:減少經血量,無法縮小或抑制肌瘤生長。適用情況:還沒有增長到過大、也還沒產生壓迫症狀的肌肉層肌瘤、漿膜下肌瘤。健保給付:子宮內投藥避孕器,在特定條件下有給付。缺點:只能減少經血,無法縮小、抑制肌瘤。也無法解決粘膜下肌瘤導致的經血問題。
二、柳培林(Lupron)用法:每月注射一次。作用:柳培林是促性腺釋放激素的類似物(GnRH agonist),可以抑制腦下垂體影響卵巢,使得卵巢暫停分泌黃體素與雌激素,達到縮小子宮肌瘤的效果。適用情況:肌瘤較大但還不想或不能進行手術時,可於手術前2~3個月用藥,縮小肌瘤後,再用適當的手術方式摘除肌瘤,可減少手術出血量。健保給付:不給付。缺點:可能出現盜汗、潮紅、心悸等更年期症狀的副作用。停止使用後,肌瘤通常又會恢復生長。
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方式:開腹、子宮鏡、腹腔鏡、達文西手術、海福刀
如果子宮肌瘤所引發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,藥物又無法改善時,就會建議以手術方式治療。由於粘膜下肌瘤會影響懷孕甚至導致流產,如果有懷孕的需求,也會建議以手術切除的方式治療。不建議在剖腹產時同時切除肌瘤,因為懷孕時子宮血液相當充沛,此時切除肌瘤有可能造成大出血。而且肌瘤通常在生產後會縮小。因此懷孕時建議追蹤觀察肌瘤,而非動手術切除。
由於子宮肌瘤術後的復發率約有三成,因此若之後沒有懷孕的需求,又要動手術治療子宮肌瘤時,可以考慮同時摘除子宮。當然如果希望保留子宮,也可以只切除肌瘤。若要切除子宮,可以選擇全子宮切除或次子宮切除(保留子宮頸)。保留子宮頸可以維持骨盆腔的結構穩定、子宮頸內的腺體也可以協助維持陰道的濕潤。但除非醫師指示,否則無論有沒有切除子宮頸,還是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,確保沒有細胞病變的發生。
通常子宮肌瘤有以下幾種手術方式:
一、開腹手術適用於肌瘤太大、太多、沾黏嚴重的情況。但在這種情況下比其他種類手術更快、出血更少、更容易將肌瘤摘除乾淨。手術傷口較大、需要較長時間恢復。
二、子宮鏡手術只適用3公分以下的粘膜下肌瘤,並且因為要從陰道口進入子宮腔進行手術,因此沒有性經驗的人需要衡量處女膜可能受傷的情形。
三、腹腔鏡手術適用於沒有開過刀、沒有嚴重沾粘、肌瘤較少、肌瘤較小的情況。如果肌瘤大小大於手術的開口,會將肌瘤在體內切碎後取出。手術傷口較小、恢復較快。
四、達文西手術適合沒有嚴重沾粘的情況。與腹腔鏡相比,達文西手術有立體影像、操作手臂可以用人手無法達到的角度運針,能夠更精確地切除肌瘤與縫合。手術傷口較小、恢復較快。健保不給付。
五、海福刀手術以超音波聚焦的方式,直接加熱消融肌瘤組織使其壞死,有九成的手術成功率。不用開刀、不需要全身麻醉,可縮短住院時間。但是如果超音波聚焦不精準,就可能傷到肌瘤附近的組織。健保不給付。
惡性子宮肌瘤的可能症狀、診斷與治療方式
雖然子宮肌瘤為惡性的機率極低,大約只有0.3%~0.7%,但因為致死率高且發病速度快,所以有子宮肌瘤的人,必須時常注意自己的相關症狀的變化,在必要時盡快就醫檢查。如果有:突發的疼痛或出血加劇、突然長出新的肌瘤、一個月內肌瘤突然增大一倍、停經或停用雌激素後肌瘤仍持續增大等等情形。應該立刻與婦科醫師討論,進一步診斷確認子宮肌瘤是否轉變為惡性。
在超音波、斷層掃描等診斷方式中,良性與惡性子宮肌瘤(子宮體癌)的區別並不明顯。因此若有相關症狀,可能就需要靠手術後的病理切片,才能確定子宮肌瘤是良性或惡性。如果確定是惡性子宮肌瘤,通常會手術切除子宮與兩側卵巢,若有擴散情況,再搭配化療與放射線治療。
你可能也想知道如何挑醫院:
日常生活中關於子宮肌瘤的注意事項
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,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哪些事,降低子宮肌瘤發生或惡化的機率。以下會分成幾個部分來說明,包含:含有激素、特殊成分的食物、外用物對肌瘤的影響;肥胖與子宮肌瘤的關係,以及,平時就能做的,預防子宮肌瘤的保健5招。
聽說有些食物含雌激素,會讓子宮肌瘤變大?
有說法是,豆製品、苜蓿芽、山藥、當歸、甲魚、蝦卵、蟹黃、蜂王乳等等食物、保健品,因為含有雌激素,所以會養大子宮肌瘤。但實際上,這些不一定都會促進子宮肌瘤生長。
首先我們要知道,雌激素並不是影響子宮肌瘤的唯一因素。子宮肌瘤還會受到例如環境、遺傳、代謝、壓力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。至於含有雌激素的食物,我們可以先把其中含有的雌激素,區分為植物性跟動物性。植物所含有的是植物性雌激素,與我們體內的雌激素結構不完全相同,含量也較低。因此,植物類的食物,其實我們可以放心適量食用,不太會對子宮肌瘤有什麼影響。
至於動物類的食品,含有的動物性雌激素,的確跟人體比較接近。因此如果有子宮肌瘤、或是對激素相對敏感,可以諮詢醫師或是營養師,來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食用這類食物。
另外,如果是食用萃取過的高劑量、運用激素的保健、美容食品,例如減肥、豐胸食品,或是蜂王乳。無論是植物性還是動物性,都可能因為其較高的劑量,對人體內的激素平衡造成影響。在臨床統計上顯示,子宮肌瘤的發病,與使用口服的美容保健品有正相關。而女性的身體,實際上也對激素更加敏感。所以如果有子宮肌瘤,在使用這類保健食品時,需要更加謹慎。
肥胖者得到子宮肌瘤的機率更高
研究顯示,肥胖與子宮肌瘤有正相關性。因為肥胖會使得體內雌激素含量較高,也因而提高得到子宮肌瘤的機率。當BMI大於25.4,得到子宮肌瘤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.3倍。
另外,容易導致肥胖的生活模式,也有一些容易提升得到子宮肌瘤的機率。例如,愛吃油炸、燒烤等高溫烹調的食物。這些食物中通常含有丙烯醯胺及多環芳香烴,屬於環境賀爾蒙。環境賀爾蒙有致癌性,也可能導致體內激素失去平衡,進而造成子宮肌瘤的發生。另外,肥胖也容易導致脂肪肝,而肝臟擔任人體內激素調節的重要角色,因此肥胖導致的肝臟不健康,也可能間接造成子宮肌瘤的發生。
平時能做的子宮肌瘤相關保健5招
一、少吃油炸燒烤,避開環境賀爾蒙油炸燒烤食物含有環境賀爾蒙,可能導致體內激素失衡,提升得到子宮肌瘤的機率。
二、少喝酒熬夜,保護肝臟健康的肝臟可以調節體內激素平衡,降低得子宮肌瘤的機率。
三、少喝咖啡每日攝取咖啡因超過500毫克(約是超過1.5杯到2杯大美式咖啡的量)的女性,有更高的機率得到子宮肌瘤。
四、多運動,避免肥胖肥胖會使得體內雌激素含量較高,也因而提高得到子宮肌瘤的機率。當BMI大於25.4,得到子宮肌瘤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.3倍。以運動來說,每週規律運動7小時以上的女性,比每週運動少於2小時的女性,能降低40%得子宮肌瘤的風險。
五、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肉品相對於經常攝取加工肉品、紅肉的人,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得到子宮肌瘤的機率更低。
子宮鏡
資料來源/婦產科羅崧慎
子宮鏡是「子宮腔內視鏡」的簡稱,就如同其他內視鏡(胃鏡、大腸鏡等)一樣,子宮鏡也是藉由器械鏡頭觀察到體腔內部的狀況。醫師可直接由螢幕檢查子宮內頸到子宮腔內部的情形,進一步作出診斷並加以治療。
子宮鏡分哪些?
一般可根據目的分為診斷性與治療性,也可以根據材質區分為軟式及硬式子宮鏡。軟式子宮鏡管徑較小,可以在門診環境設備下施行診斷;硬式子宮鏡管徑較大,須在手術室以全身麻醉方式實施,但在施行的過程中,如果有發現異常的病灶,可直接實施切除。
冷刀是什麼?
由於在操作硬式子宮鏡時,藉由電燒讓組織凝血、分離是常見的處理方式,但也有增加手術後子宮腔內沾黏的風險。在情況允許時,醫師也可以藉著器械前端的構造將病灶給切除,不需特別使用電燒的功能,降低了術後沾黏的可能性。
現在也有更先進的器械,使用細長的電動刀械經由子宮鏡深入子宮腔,也能以「非電燒」的方式完成肌瘤切除的手術。
為什麼我的醫師建議做子宮鏡?
通常施行子宮鏡有其適應症,如:子宮黏膜下肌瘤、子宮內膜息肉、子宮內頸病灶、子宮中膈、子宮腔沾黏、子宮腔內異物、習慣性流產、異常出血、不孕症等。
這個檢查/手術有風險嗎?
任何侵入性檢查或手術都有風險存在,而特別與子宮鏡有關的風險是水中毒的可能性,這和手術中使用的溶液介質、手術時間長短、手術方式有關,關於此項風險應在手術前與手術醫師詳細討論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
資料來源/婦產科羅崧慎
原本應該出現在子宮腔內部的組織,出現在其他地方的情形就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。常出現的部位有子宮壁(肌腺症)、卵巢(巧克力囊腫)、骨盆腔,甚至也可能出現在腸壁、肺部等部位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常造成嚴重的經痛、經血量過多、不孕症等症狀。如果症狀嚴重,而沒有計畫懷孕的患者,可考慮以手術方式切除病灶。但如果仍有懷孕需求,則可考慮以止痛藥、賀爾蒙等方式進行症狀控制,才能恢復日常生活。
常用藥物
一、止痛藥:控制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經痛狀況。普拿疼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常用的藥物選擇,後者的止痛效果通常較佳,但也常見藥物過敏的情形。
二、止血藥物及子宮收縮劑:常被用來幫助經血量過多的患者,可以使該次月經較早停止陰道出血,避免貧血的產生。
三、口服避孕藥:儘管市面上有許多種類,但均是透過賀爾蒙調控內膜組織狀態,使用一到兩個月後多可看到明顯減少的經血量,也可改善經痛程度。
四、子宮內黃體素緩釋劑:同樣以賀爾蒙調控,只是透過避孕器的方式給予,好處是不必每天服藥,血液中濃度也較為穩定。
五、異位寧:為口服黃體素類型的藥物,同屬賀爾蒙。每天服用持續一到兩個月可觀察到經痛程度明顯下降,但常有異常陰道出血的副作用。
六、長效賀爾蒙針劑:以針劑方式給予GnRHa類型的賀爾蒙,可藉由負回饋方式使月經暫時停止,從而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各種症狀,缺點是會有類似更年期的副作用。